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展开分类
收起分类

健康室内环境需要监测的参数和要求 

来源:三水智能化环境监测 发布时间:2022-08-17 关键词: 室内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

  室内环境监测同样是建设健康建筑的重要环节。我国于2017年1月发布并实施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从室内环境监测的角度,《健康建筑评价标准》针对室内环境分别从室内空气污染物控制和室内物理环境舒适性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环境监测


  室内空气污染物部分按照要求的性质分为控制项与评分项。控制项方面对于甲醛、TVOC、苯系物等典型污染物,室内颗粒物浓度提出限值要求;对建筑材料品质以及家具产品有害物质限值提出要求。评分项从污染源、浓度限值、净化以及监控要求四个方面进行要求。污染源控制包括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家具和室内陈设品品质、建筑围护结构性能、室内污染物扩散情况这几个方面。

  浓度限值方面对PM2.5、PM10以及室内空气中放射性物质、CO2的浓度提出限值要求。净化部分鼓励设置空气净化装置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在监测部分,鼓励设置空气质量监控与发布系统,鼓励系统具有监测PM10、PM2.5、CO2浓度的性能,且具有储存和实时显示等功能。室内物理环境舒适性提升也同样分为控制项和评分项。控制项对房间的声环境、光环境和热湿环境提出要求,其中包括对不同功能的房间的噪声级、隔声性能、天然光光环境、照明光光环境、建筑围护结构表面温度的具体要求。评分项从声、光、热湿环境以及人体工程学展开。

  其中声环境包括对建筑所处的环境噪声、主要功能房间的室内噪声级、噪声敏感房间与相邻房间的隔声性能、人员密集的大空间的吸声减噪设计、建筑内产生噪声的设备及其连接管道进行有效的隔振降噪设计这几个方面;光环境包括对天然光的利用、照明控制系统的自动调节性能、室内生理等效照度的控制、室外照明光环境的舒适性这几个方面;热湿环境则从室内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合理采用自然通风等被动调节措施、房间相对湿度控制以及主要功能房间的供暖空调系统基于人体热感觉进行动态调节的能力进行评价。人体工程学部分则对卫生间布局、房间设备和家具的可调性进行要求。最后在提高与创新的加分项中,《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对室内空气质量以及室内PM2.5日平均浓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加分项。


  闻道有先后,文章有遗漏,更多精彩文章:

  什么是BIM和BEM,关键的区别是什么?

  老有颐养暖人心 智慧建筑为子女分忧解难

  智能建筑是什么?

  智能建筑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