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在陆续出台的各项相关政策指引下,环境监测行业得以稳步发展。展望“十四五”,“需求升级”成为行业发展关键词。
回顾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十一五”的监测网络搭建、“十二五”的以污染源监测为主以及“十三五”的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展望“十四五”,我国环境监测行业将迈上全面、综合的新台阶,全覆盖综合监测体系基本建成。
环境监测密度将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增大。在时间上,监测频次将进一步增加,并能够做出动态调整。我国监测网络目前已普遍覆盖大气、水、海洋、土壤、声、辐射、生态等各类环境要素,点多面广但监测频次较低,未来五年常规监测将向高频次发展,增加空中遥感监测、无人船监测等自动监测手段的覆盖面,提高监测数据的时间分辨率,并逐步实现根据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动态调整。在空间上,水、气站点将大幅增加,空气监测站点将填平补齐城市空缺,地表水将实现十大流域干流及重要支流、地级及以上城市、重要水体省市界和重要水功能区“四个全覆盖”。
“十四五”对监测数据的灵敏度、准确度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大气、水质方面,自动监测将逐步取代手工监测。目前,我国的自动监测仍较为初级,在大气监测方面,主流自动监测设备精确度较低,无法完成对地区复杂大气环境的监测,尤其是浓度较低、成分多元的VOCS,整体较为落后;在水质监测方面,自动监测点位数量及分布不合理,监测参数种类有有限。